养殖鱼喂鱼塘的方法如下:
彻底清塘消毒:
在放鱼种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水深20厘米时,每亩鱼池用100公斤生石灰带水消毒,杀灭虫害、病菌和微生物,再施腐熟的人畜粪500公斤作底肥。然后蓄水深2~2.5米,待1周后药性消失再放鱼。
合理搭配混养:
为了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必须按上、中、下水层立体养殖鲢鳙、罗非鱼等“肥水鱼”和草、鲤、鲂鱼等“吃食鱼”。每亩放养“斤两鱼种”1200~1500尾,其中草鱼占40%,鲢鳙占40%,鲤、鲫、鲂、罗非鱼占20%,每亩总放养量达150公斤左右。
投喂配混饲料:
根据鱼类的生理、生活需要,采用麦麸、米糠、豆饼面粉、酒糟、矿物质、维生素和鱼药,制成配(混)合饲料投喂,提高饲养的效率。每年每亩投喂1500公斤。同时,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打捞细绿萍、浮萍饲养草鱼,每天喂2~3次。
适时巧施追肥:
当气温低时,宜突击肥水,培养适宜“肥水鱼”摄食的浮游生物,促使鲢鳙鱼快速生长。每隔2~3天施一次追肥,每次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100~150公斤。夏季气温升高,施农家肥容易泛池,可改施化肥,每隔5~7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化肥2.5~5公斤。
水质管理:
调节水温,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鱼塘应灌浅水,通常将水位控制在50~60厘米。开春后,一般是在水体温度达到10℃以上开始加注新鲜水,加水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鲜水时,每次不可大量注入,每隔7~10天加注1次,每次加入量为20厘米左右。调节水质,养殖鱼塘水质以黄褐色或黄绿色为好,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若发现鱼塘水质老化或偏酸性,可注入新鲜水20厘米,并用20公斤/亩左右的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将池塘水体pH稳定在6.5~7.5之间。若鱼塘水色清淡,则应适时追肥。施肥要坚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则,建议追施生态鱼肥,每次用量为5公斤/亩左右,以确保水质肥、活、嫩、爽。适时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以满足塘鱼生长对溶氧的需求。
科学投喂:
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避免过量投喂导致饲料浪费和水体污染,同时也要确保鱼类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当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隔天投饵1次,投饵量为塘鱼体重的1%左右;当鱼塘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投喂,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各投饵1次,投饵量为塘鱼体重的3%~5%。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鱼类,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