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春笋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疏松、质轻、肥沃且土层深厚的微酸性土壤,这样的土壤有利于春笋的高产和优质。
整地以穴状为主,穴的规格一般为0.6m×0.6m×0.5m,将表层土回填,并适量施加有机肥。
选种育苗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叶片窄小、叶色淡绿、竹节平坦的二年生窄叶竹作为母竹,以提高春笋的产量和品质。
选取一至两年的新竹做竹鞭,三年以上的不宜做母竹,因为老竹的鞭上芽尖较少,出笋能力较差,移植成活率低。
将新竹带竹杆埋鞭育苗,竹杆最好留取一两节活枝,提高成活率。
合理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在2-3月,这时温度和气候有利竹苗生长,栽植成活率也较高。
栽植时要将竹杆进行切杆,竹苗竹杆倒向山坡的下方,与地面成为一个夹角,土壤外留取一至两个节活枝,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注意栽植密度,一般每亩埋鞭4000株左右。
后期管理
肥水管理:种植后要适量施肥,坚持少施多肥的原则。首次施肥在5月底6月初,每亩施尿素50公斤、稳定粪肥1000公斤;第二次在8月底9月初,每亩施肥100公斤,冲水5000公斤;第三次在10月底11月初,每亩施肥4000公斤,深化土壤;第四次在12月中旬,每亩施尿素60公斤,冲洗水1.5-2.5万公斤。
病虫害防治:注意监测和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病竹和虫害严重的竹子,保持竹林健康。
调整竹林结构:适当砍伐老竹,改善竹林内的光线、水分、温度及肥料的合理利用,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竹林春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