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蛙养殖水泥池的养殖方法如下:
养殖池建设
面积:水泥池的面积通常为5〜20平方米,也可以稍大一些,但不宜过大,以免水体过大导致环境不易管理。
结构:池塘为砖混凝土结构,地面建池,墙面垂直,水泥抹光滑,深度1.2米,可加水至0.5米。两端设有进排水口,水管口用网布包裹,池底由进水口向出水口倾斜,可以放干池水。出水口设冒头调节水位。
设施:池中设置木框架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饲料台,占整个养殖池面的40%〜60%,以利于高密度放养时给蛙提供较大的摄食场所和栖息地。蛙池上方应有蔽阴设施。
清塘消毒
新建池:需脱碱处理后再行养殖。
旧池:可在幼蛙放养前,用漂白粉清洗消毒,7天后即可注水放蛙。注水深度10〜15厘米。
幼蛙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6—7月,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产量预期而定。
浸浴处理:放养时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15〜20分钟,或5〜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5〜10分钟,杀死蛙体表的病菌和寄生虫。
分级饲养:养殖期间,视蛙体生长情况进行分级分稀饲养,保证同池个体规格一致。一般每隔15〜20天就要进行一次分疏和分级,以确保合理的密度和规格一致。
饲料与喂养
饲料选择:首选用颗粒膨化饲料,其次也可全部采用捕捉或人工繁育的蚯蚓、无菌蝇蛆、黄粉虫、小鱼虾等饲喂,也可用填喂方法,喂以一般的常见饲料如玉米、小麦麸等。
投喂方法:把饲料放在池内陆地上或浅水中,每天早、中、晚喂1次。蛙体重100~200克时,池水每隔3天换1次,200克以上时每隔2天换1次。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养殖场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围无工业、农业废水污染,无传染病源,进排水方便。池塘的溶解氧在4mg/L以上,化学耗氧量为2mg/L以下,pH值为6.0。
日常维护: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避免因养殖用水或工具造成病害的交叉传染。
防护措施
防逃设施:养殖池四周应用尼龙网或其他障壁做墙,以防美蛙逃跑及其敌害,围墙高1米,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即可。
遮阴设施:蛙池上方应有蔽阴设施,避免阳光直射。
繁殖管理
产卵:美蛙在长江以南2月份产卵,长江以北3-4月份产卵,每年春、秋季均产卵,产卵时间一般在清晨4-6点。
孵化:亲蛙产卵后40分钟内应将所产卵团用搪瓷盆或塑料盆等容器捕捞至孵化池进行孵化,一般3-4天即可孵化成蝌蚪。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高效、高密度、管理精细的美蛙养殖水泥池,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