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黄帝鱼(黄颡鱼)的关键技术要点如下: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以泥沙质底为佳。
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
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
池塘主养
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养2500--5000尾左右。
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水质。
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投喂,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包括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
混养
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另行投喂饲料。
每亩放养50-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
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鱼苗孵化
孵化环境条件:水温应在18℃-30℃之间,最适宜的水温为21℃-29℃。
传统的孵化方式为流水水泥池和网箱培育,依靠人工投喂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
鱼苗集约化培育
在流水水泥池和网箱中进行培育,放养密度大,出池率高。
训食
早春季节,水温较低,使用沉性料进行训食,提早开食时间。
投喂
黄颡鱼吃食受水质影响较大,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菌和葡萄糖,增加食欲和免疫抵抗力。
环境条件
养殖池塘面积在5~15亩为宜,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2:1或3:1。
池底平坦且有一定坡度,一般为1%,淤泥厚度小于30厘米。
水、电、路畅通,进排水方便,可保水深2~3米。
配备增氧机和投饵机,进行鱼鳖混养模式的池塘,必须护好坡和建设防逃设施。
鱼种培育
池塘条件及清理:面积一般以1~2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口略低。
适时下塘:鱼苗孵化脱膜后3天,在体色发黑、由集群到上浮散游时放养,亩放养20~30万尾。
饲养管理:鱼苗下塘7天后,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杀虫,再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以后每隔10~15天消毒一次,30天杀虫一次。鱼苗下塘20~30天即可长到2~3厘米,这时要及时分塘,亩放1~4万尾。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黄帝鱼的人工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控制投喂量和次数、及时消毒和分塘等措施是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