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养殖龙虾可能出现的几种常见疾病,以下是一些建议使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黑鳃病
病原:由池水污染严重、虾鳃丝受真菌感染所致。
症状:鳃丝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引起鳃部萎缩坏死。病虾多数卧于池底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爬行缓慢并拒食,最终因呼吸困难而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全池泼洒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有效氯含量为30%),用量为600~700克/亩。
全池泼洒菌毒净(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脲酸、解毒增效剂;有效氯含量≥50%),用量为150毫升,10~15天1次,投饵区和污染严重区可酌情加量泼洒。
全池抛洒底质改颗粒(四羟甲基硫酸磷、增效剂、吸附剂、膨化剂等),用量为150克,每日1次,连用2次。
烂鳃病
病原:由细菌感染所致。细菌附生在虾鳃上并大量繁殖,阻碍呼吸,鳃丝呈灰白色,从尖端基部逐渐溃烂。
症状: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直至停食,最终衰竭致死。
防治方法:
全池泼洒活水养水宝(主要成分为壳聚糖、柠檬酸肽等),用量为300毫升,每10~15天1次,保持养殖水体的洁爽。
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为1.0~1.3千克。
全池泼洒溴氯海因粉(主要成分为溴氯海因,含量24%),用量为80~100克,每日1次,连用2次。
烂尾病
病原:由虾体受伤、相互残食,或受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尾部有水泡,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严重时整个尾部被吞噬。
防治方法:
苗种运输和投放时,避免损伤虾体。
使用3%~5%食盐水浸浴病虾2~3次,每次3~5分钟。
全池泼洒亚甲基蓝和漂白粉。
白斑病
病原:未提供具体病原信息,但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身体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斑点。
防治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氧化锌、氧化铜、氯化铜等药物喷洒。
在龙虾饵料中加少量VC,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保持水环境卫生,加强换水和过滤,预防二次感染。
俯卧病
病原:未提供具体病原信息,但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龙虾腹部发生水肿、炎症,严重者内脏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用草鱼肝或草鱼长肉部位制作的肉汁,放入凉开水中拌匀,喂给得病的龙虾。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改善水质,减轻龙虾的压力,有助于预防俯卧病的发生。
黄体肿病
病原:未提供具体病原信息,但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肝脏组织中出现黄褐色肿胀。
防治方法:
使用1%~2%的五氧二钴溶液,每天喂食3次,每次喂食量相当于体重的1%。
养殖密度不宜太高,保持水温适宜,加强换水和过滤,预防病菌的二次感染。
苗枯病
病原:未提供具体病原信息,但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龙虾苗生长缓慢、口器不发达